![]()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電腦病毒其實是一段小程式,是誰發明的眾說紛云,一直無法確定(大概也沒有人敢承認),這種程式多是為了破壞及惡作劇,它必須同時具有複製、散播和破壞的能力才有資格成為病毒家族的一分子。目前發現的病毒已有數千種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開機型病毒、檔案型病毒、複合型病毒及巨集病毒,讓我們來認識這四大家族的特性。 傳統開機型病毒會寄生在磁碟的開機區,如果拿已經中毒的磁片開機,病毒會將病毒碼寫入硬碟的開機區中,以後每次開機時,病毒就可以由硬碟載入記憶體,當你使用軟碟時,病毒又試圖感染磁片的開機區,當這片中毒的磁片拿到別台電腦開機時,病毒再度擴展了惡勢力。米開朗基羅和石頭病毒就是其中的代表。 檔案型病毒一般是附著在檔案程式中,它對可執行檔(如:副檔名是.EXE、.COM......等)特別有興趣,當你執行了被寄生的程式,它就會潛入記憶體並藉機將病毒程式植入其它檔案中,中毒的檔案大小會因此而變大或變小,當沒有中毒的電腦執行了被感染的檔案時,病毒碼就會散播過去。比較著名的有:十三號星期五、快樂星期天。 複合型病毒結合開機型和檔案型病毒的特性,這類病毒會侵襲開機區,同時透過檔案的執行去散播,所以感染力比前面兩種更強,也是目前病毒的主流。如果沒有以正確方法清毒,無法連根拔除。常見的有:大榔頭、馬蓋先。 巨集病毒是目前全世界最熱門的病毒,他不像其它病毒以執行檔為主要寄生目標,巨集病毒對文件檔比較有興趣,它也可以透過電子郵件來散播,因此要特別留意它的動向。以在台灣很流行的“台灣一號”病毒來說,當你打開已中毒的文件時,它會感染Word(文書處理軟體)中的共用範本文件,下次開啟乾淨的文件,病毒碼就會一起存入文件中,這份文件拿到別台電腦使用又感染了那裡的Word,可見巨集病毒如果不加以注意,傳染力是很驚人的。除了台灣一號,常見的巨集病毒還有:猜拳病毒、B52病毒、台灣劇場病毒。 小朋友,經過以上的介紹,你應該看得出來,其實電腦病毒大多數是“接觸傳染”,如果對於外來的磁片或檔案謹慎使用,相信你們家的電腦一定可以把病毒隔離在外,但是如何檢查磁片是否有毒呢?萬一中毒了怎麼辦呢?我們下回分解囉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