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一下滑鼠回【雄的首頁】 生活札記 電腦筆記 我的文章 訪客留言

認識網路安全


  全球的網際網路正在發燒,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搭上這個流行的列車?透過網網相連,打破了國度的界限,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資訊可以自由的交換,你的電腦不再是一個“孤島”,但是會不會有人利用“自由”的特性,竊取他人的網路通行證(帳號及密碼),並用它來“偷聽”或破壞資料呢?看看下面的例子。

  1996年三月,一個阿根廷的22歲學生透過網際網路,利用自己所撰寫的“偷窺程式”攔截哈佛大學電腦網路使用者的密碼,然後透過這部主機入侵美國其他大學、政府及軍方的網路,竊取最新的衛星、雷達及工程技術等相關機密資料。據稱不光是這樣,他甚至也曾入侵巴西、智利、墨西哥、韓國及臺灣的某些電腦網路。

  1995年12月,中國國民黨的全球資訊網也曾遭到入侵,不但被塗鴉,放置國父玉照的地方還被換上一張不堪入目的照片。除了這兩個例子以外,連IBM、蘋果電腦及英代爾(Intel)等電腦界的龍頭都有被入侵的記錄,難道我們因為這樣再回到以前“孤島”的原始時代嗎?當然不是!

  電腦一旦連上了網路,在開放的環境中資料就有可能被竊聽或破壞。如果能注意以下四點就可以使網路更安全:(1)設立防火牆(Firewall)阻擋非法的侵入,(2)資料加密編碼防止資料被竊聽,(3)慎選密碼避免被冒用,(4)注意電腦病毒預防資料被破壞。

  什麼是防火牆呢?防火牆是一個網路安全的防護設備,是內部網路和外部網路間的橋樑,就好像古代城堡的守門員在做管制的工作,他會檢查往來的資料,只允許某些資料通過,將危險的侵入者摒除在外;當外面的網路森林正大火連連時,有防火牆的阻隔,裡面的用戶可以不受到波及。

  如何替資料加密呢?如果你和同學約定好A代表“你”、B代表“好嗎?”,下次見面時只要說“AB”就知道是“你好嗎?”的意思,可是別人卻不懂你們在說什麼。利用這個原理,如果將資料先加以編碼再儲存或傳送,除非別人知道編碼的方法,不然即使偷到資料也沒什麼用。

  使用網路要輸入帳號和密碼是為了多一分保護,防止別人盜用你的資料,正因為這樣,選用密碼一定注意以下幾點:

   1. 避免使用個人的資料(姓名、生日、電話號碼等)當密碼。
   2. 不要用親人或寵物的名字、規則的單字或連續的數字。
   3. 密碼字數不可少於6個字,最少要有一個特殊符號,如$,%,!*等。
   4. 密碼不要寫下來或儲存在電腦檔案中。

  現在是人人談毒色變,電腦病毒已經成為電腦使用者最頭痛的問題,只有時常注意電腦有沒有異常情況發生,使用防毒程式,避免自不知名的網站傳輸檔案,並經常備份資料,才能確保資料不被病毒破壞。

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踓然使用網路對資料安全會有一些風險,畢竟不可因噎廢食,只要做好防範的工作,大家一定可以充分享受網路提供的便利!


☆按一下滑鼠回前一頁☆
回前一頁